作者:赵敏 张丰智 谢健
(发表于永利集团88304官网集团研究生学志 第25期即2008年第1期)
1、胡教授,我们都知道你曾经在数学院跟随彭实戈教授学习了5年,发表过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文章,但是您获得的却是永利集团88304官网集团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外,您在工作期间还连续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教授,现在又成为了永利集团88304官网集团常务副院长。您的经历让我们觉得您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胡教授您认为这些经历中哪些最让您难以忘怀,哪件事使您最有启发,或者说哪个人对您的影响最大?
没有你们想像中的那么传奇,只是很平淡的经历。我和你们一样就是读书,工作。当时很想调整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因为研究金融也需要很多的数学知识,很幸运的是,这时恰好有这样一个机会,山大数学院著名的彭实戈教授(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8年开始任永利集团88304官网集团院长、创立了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愿意接受我做他的博士,从97年到02年读了5年,然后到复旦大学做博士后,04年出站。
我自己本人对于学术研究比较感兴趣,对于当老师也比较感兴趣,当时就业选择面比较广,不像你们现在找工作这么难,但是当老师是我的一个愿望,我喜欢与学生交流、喜欢激情。本科时候对经济问题的兴趣使我思考了一些经济学的问题,培养了一点研究问题的兴趣。所以最终我就选择了当老师。
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导师是蔺子荣教授(1994-1998年任永利集团88304官网集团院长),他在山东省经济学界比较有影响,为人又比较严谨,言传身教。后来我留校当老师,他成了永利集团88304官网集团的院长,可以说,他在做学术和做人上都对我影响很大。
读博士的时候师从彭实戈院士,彭老师当时还不是院士,但他在学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读博士的这几年,改变了我以前在经济学上的一些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彭教授不仅在做学问上对我启发很大,在做人上更为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我读博士的时候,我们博士和硕士经常采取讨论班的形式讨论问题,从下午六点到晚上11点,当时他骑自行车,经常下午没吃饭就去,一直到晚上很晚了才骑车回去。这件事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同时彭老师更是一个好老师,他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比如我是经济学出身,后来学数学,彭老师就着重让我学习与经济学有关的数学知识、方法、数学在经济学上的应用等。能够遇到彭老师这样的好老师,我个人感觉非常幸运。
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藏旭恒教授(2004-2007年任永利集团88304官网集团院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是我的第二导师,。臧教授在做学问上也是一位具有很高造诣的学者,对我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后来在复旦读博士后,跟随姜波克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他在学术上对我影响也很大。我自己感觉自己是比较幸运的,四位老师都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个人时修养又非常的好。在做学问、做人上都对我影响很深,让我终生受益。虽然我自己能力有限,但我很幸运我遇到了那么多名师,我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和他们分不开的。在人生的路上,有的人比较幸运,有的人则不那么幸运,很幸运的是,在我的人生路上,我遇到了他们。
2、胡教授,您太谦虚了。您今天取得的成就有老师们的功劳,但重要的是您的勤奋和努力。胡教授,农村金融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非正规金融问题都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您最近发表的文章和研究的课题也和这些相关,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功,请问您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该怎么解决呢?
近四、五来,我一直十分关注农村金融问题,并通过深入地市调研,组织学生对山东省17个地市、43个乡镇的农户、农村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在我国的农村地区,金融正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资源供求正在沿着两个极不对称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成长对金融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这表现为: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特征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正在不断拉长农业生产链,围绕农副产品加工、运输、服务以及经营专业化等方面,农业对资金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农业的整体资本投入要求不断增加;同时,以乡镇企业、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所带动起来的农村经济工业化,也在传统农业之外日益形成了新的并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但另一方面,我国体制内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渠道却面临着不断减少甚至资金“抽血”的威胁:正规银行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不断从农村地区撤出,农村信用社因普遍性经营困难而严重支持不足,农业发展银行功能日益萎缩,邮政储蓄成为农村储源“城市化”转移的管道。我称这一现象为农业银行职能转化,农业发展银行功能退化,农村信用社功能异化,邮政储蓄资金城市化。这一状况导致了农村金融的严重缺失。
为此,我将农村“金融边缘化”归纳为以下几层涵义:第一,金融边缘化是指由于正规金融体系在农村地区机构和业务的收缩和向城市转移,致使在广大农村地区,正规金融供给的规模和范围日益狭小,与城市庞大的正规金融供给相比,我国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城市金融”而没有“农村金融”了。第二,金融边缘化也意指在正规金融制度变迁中,农村地区日益成为不被正规金融重视或被忽略的区域,成为被正规金融遗忘的角落,一些地区的农村事实上已经形成了正规金融的真空。第三,金融边缘化还意味着农村金融堪忧的局面,并未实质上得到政府及其金融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政府在解决农村金融问题上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不作为。第四,金融边缘化还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即作为金融边缘化的产物——农村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活动在许多地区日趋活跃起来,但几乎所有的非正规金融活动都未得到政府部门的批准,未得到现有政策和法律的认可,因而它们往往采取的是隐蔽、半隐蔽的形式,这一游离于“体制内”金融之外的金融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边缘化金融”!
我认为,农村金融边缘化、农村融资难问题的形成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央政府的目标选择与行为是导致农村金融边缘化的制度性因素。长期以来,由国家垄断的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正规金融体系形成的是以“城市”和“工业”为导向的资金供给制度安排,即通过市场准入等政策限制其他各种金融形式进入,通过贷款人资格限制、贷款投向约束以及信贷配给等手段为城市和工业发展动员和筹集资金,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长期在很大程度上被轻视,被忽视,被无视!
第二,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争夺加剧了农村金融资源的紧张。在“工业强省”、“工业强市”、“工业强县”战略下,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充分利用包括金融剩余在内的农业剩余以发展地方工业,一些地方甚至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导致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金融资源上的争夺,加剧了农村金融资源的紧张。从近年来各地招商引资热中对农业土地的强制、廉价、低补偿征收看,别说金融支持“三农”,农民甚至连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都失去了!
谈到招商引资热,我还想多说几句。最近,我从网上看到了几条关于招商引资的宣传口号,现摘抄如下:第l条是“招商引资要形成千斤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良性互动局面”,第2条是“招商引资要营造人人招商、人人知商、人人安商的浓厚氛围”,第3条是“招商引资要形成人人想招商、人人议招商、人人干招商”的局面”,第4条是“招商引资要领导上前线、全体总动员;机关抓科室、乡镇抓农村;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压力;领导抓、抓领导,一级带、一级千,全民参与大会战”。
在这些充满当年“大跃进”时期宣传口吻的口号背后,便是各地白热化的招商引资。但是,从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情况看,已经带来或潜在地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后果:一是招商引资中的盲目性。不是依托于地方经济实际、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而是有什么项目就引进什么项目,导致引进的项目与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没有联系,引资项目对于加强地方经济特色,增强地方产业竞争优势没有作用。二是招商引资中的饥不择食。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招商引资难,特别是招好项目、大项目难,导致招来了一些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呆不下去的污染性强、规模效益比较差的项目。结果,招商引资带来的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三是招商引资中的不计代价。一些地方以廉价出让土地做诱饵招商引资,导致土地大量被征用,土地资源大量流失;一些地区因对农民的经济补偿不足,导致对农民土地的强制征收,农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被剥夺,从农民变成了流民,形成了大规模的新的无产阶级,加剧了社会矛盾,大量失地的农民被迫流人城市,又从流民变成盲流,也影响到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招商引资热显然是各地政府在“追赶”型经济增长战下非理性竞争的一种反映。我担忧的是:这种严重违反“科学发展观”,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果可能不是“地方”经济增长了,而是“地方政府”经济增长了;不是地方老百姓日子好过了,而是地方政府财政日子好过了;不是农民就业渠道、就业机会增加了,而是无土地、无岗位、无保障的“三无”农民大量增加了!
好了,下面在转入正题。
第三,在利益机制驱动下的正规金融机构行为加剧了农村金融的边缘化。从组织结构上看,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至少已经形成了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三类金融机构。但是,由于农业贷款的天然高风险性,分散、小额和季节性强,缺乏资产和抵押品,以及信息搜集难,交易成本高等原因,导致一般金融机构不愿涉足农村信贷市场,甚至成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性金融机构撤离农村信贷市场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实际效果看,农村三大金融主体在各自的利益机制驱动下,至少没有对农村地区发挥有效的金融供给作用。
要想改变现有的农村金融严重供给不足的局面,我认为从一个大的、宏观的层面上看,仅就农村金融谈农村金融问题,是难以找到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出路的。这是因为,目前我国除少数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外,就整体而言,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缺乏吸引正规商业性金融组织进入的条件,这是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的困难所在。为此,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应当也必须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战略之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走的实际上是一条以低廉的农业、农村资源换取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道路。几十年后,当我们回头看时,才发现,一个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起来了,但我们的农业和农村却仍处于不发展状态!为此,我认为,现在该到了以工业补偿农业,以城市支援农村的时候了,这也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
具体地说,首先应当从战略性建立一种财政资金投资农村建设的制度安排,通过财政对农村持续性的资金投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硬软件环境和条件建设,我称之为“财政资金启动”,从现有国家财力看,是有这一能力的。其次,在此基础上,应当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投资力度,使政策性金融真正发挥“政策性”功能,以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硬软件环境和发展基础,我称之为“政策性金融跟进”。鉴于目前一些政策性金融机构存在的商业化倾向,我主张,必要时应对政策性金融机构实行“指令性”计划安排。再次,只有初步具备了上述条件和基础,才能吸引商业性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信贷市场,重构农村商业金融体系也才有可能性,为此,在这一阶段,应当大力加强农村商业金融体系建设,包括今年中央一号文提出的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小额贷款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我称这一阶段为“商业性金融推进”。当然,以上三步走也并非截然的三个阶段,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要想改变现有的农村金融严重供给不足的局面,我认为在微观层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以下几点:
第一,应当正视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活动的存在现实,承认和赋予其合法的地位。在体制内正规金融严重供给不足,农村金融日益边缘化的形势下,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农村金融需求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体制外的非正规金融渠道,在不少地区,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重要性甚至远远超过了正规金融市场。与正规金融相比,农村非正规金融不仅同样面临着农业领域天然的高风险,而且由于非正规金融没有的合法地位,还存在着较大的政策风险,但非正规金融活动为何能在广大农村地区“持续”而“有效”地存在着呢?除了由于“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原因外,非正规金融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更在于其较之正规金融的如下相对优势:l、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交易双方往往居住于同一区域内,且长期交往,拥有更比正规金融更完全的信息;2、在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广泛的担保品,包括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等有形物,也包括农民之间的相互关系、自身的信誉等无形“担保品”;3、非正规金融交易简便、灵活,交易成本低;4、在农村非正规金融交易中,由于农民的居住地具有长期稳定性,如果出现逃债和违约行为,可能遭致他人永远不再与其打交道的可置信惩罚,为此,守约成为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上实现长期效用最大化的最优选择,存在着一种自我强制的履约机制。
为此,我们不仅应当改变传统的对非正规金融活动的一些错误认识,更应看到非正规金融活动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资金约束的一种有效途径,应当呼吁政府承认和接受非正规金融的存在现实,并区别对待不同形式的非正规金融活动,确定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给“合法”的非正规金融活动提供法律保障,将“合法”的非正规金融活动纳入有效的监管中,促进其有序的发展。
第二,放开利率,促进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竞争与互补。非正规金融活动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也表明,它在农村地区事实上已经与正规金融活动形成了一种制度互补关系,非正规金融的存在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农村地区的资金配置能力和配置效率,缓解了农村地区的资金供求矛盾。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正规金融的现行政策约束,其利率水平是低于可能的市场均衡水平的,非正规金融活动的自发性,使其利率更为市场化,更接近市场均衡利率水平。这一现实一方面导致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动员资金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为非正规金融制造了一个特殊的“动员资金”(吸收存款)和“分配资金”(提供贷款)的空间,使得原本从逻辑上看低效率的非正规金融活动,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反而比正规金融更具效率。为此,我认为,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应当彻底推行利率市场化,放松利率管制,使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同一政策环境下竞争,这样不仅会改变非正规金融的金融抑制状况,也将对正规金融形成激励,提高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形成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市场上的竞争、互补乃至合作的关系,大大改善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供给状况。
第三,降低正规金融组织的进入门槛,允许不同规模、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在农村地区得以发展。一方面,降低在农村设立正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标准,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组建中小银行及其他形式的金融组织,可以考虑对不同规模的机构设置不同的准入标准与业务经营范围,如规定不同的资本充足率,极端地,规定只贷不储,拥有100%的自有资金比率,另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大监管力度,对非法经营、风险集聚过大的金融机构进行清理、关闭或重组。此外,我认为,也应鼓励非正规金融活动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发展和转化,即当非正规金融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不再具有信息优势和低交易成本优势时,允许其自愿申请转入正规金融的制度体系,从而为非正规金融提供了一条通向正规金融的政策通道。
3、胡教授,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清明节,看到一老大妈在烧纸,边烧边说话,说啥呢?走近一听,大妈在说‘收到后别买股票了,买点基金吧’”,另有人说:“股市有政府,投资需谨慎”,您的多篇文章中研究了我国的金融证券市场,以及“政策市”问题,去年股市暴涨曾超过6000点,据说是是由于流动性过剩和公司改制,而今年股市在4000点以上剧烈波动,据说是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抑制通胀、调低经济增长目标、大量发售新股等原因。那么您认为07、08年股市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何在?当前政府对股市的影响力还大吗?
06、07年我国股市上涨是有些超过了经济持续增长的水平。有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01-05年股市持续低迷,所以06年股市恢复性上涨,但在上升中股市有一种自我循环的反馈机制,越涨越涨,越是上涨就有越来越多的股民参与股市,带来大量的新资金,从而导致股市进一步上涨。二是受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07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就是经济过热和流动性过剩:投资热、信贷热、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热钱流入,外汇占款性货币投放等多种因素都导致股市暴涨。通货膨胀的问题、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都与此大背景有关。
但总体来说股市涨到6000点确实太高了,4000点时我感觉已经高了,不能再持续下去,没想到涨到了6000点。股市应该有正常的涨,与经济符合,哪怕比经济跑得更快一些也可以,但是不能背离。这么快的上涨必然有问题,必然是以以后的下跌和震荡为代价,所以现在的波动我觉得是正常的,从6000点降到到4000点然后波动,一方面与高处不胜寒的心态有关,另一方面与我们整个国家控制信贷、房地产、通货膨胀、加强宏观调控的整个紧缩的政策,也就是我们给经济降温的大背景有关。政府在股市上的干预比如提高印花税税率,增发新股也是下跌的重要原因。总体看来股市的这个回归波动是正常的。
股市暴涨政府是担心的,但是政府不会过多地干预,股市现在的波动我想政府也不会过多地干预,政策的影响会有,任何国家都会有。但是我感觉国家不会过多的去行政干预,更多地会从宏观经济的增长中去调节。股市的下跌与国际市场的大环境相关,例如中石油,大陆暴跌,但与其H股相比,大陆的价格还是高的,所以内地股市存在非理性因素,市场应该是理性的、稳健的、不要过度投机的健康的市场。
政府需要一个健康的市场,我认为健康的市场包括四个方面: 1、能反映经济特点 2、反映企业的增长 3、防止大起大落 4、防止过度投机
出现了上面这些问题,政府会运用不同的手段去调节,但我认为政府不会过多的采取行政方式干预。
4、谈到股市,我想起当前的大学校园也掀起了一股“炒股热”、“基金热”等,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种热潮的?您赞同大学生炒股吗?您认为大学生炒股应该具备一些什么样的条件,在实践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对于大学生炒股我是非常反对的。我们永利集团88304官网集团有模拟实验室,开个虚拟账户,可以模拟炒股,练一练。但是真刀真枪的干,我是反对的。第一,学生是消费者不是生产者,口袋里没有那么多钱,第二,一旦进入股市之后,跟赌博似的,很容易陷进去,影响学业。如果是虚拟账户,你赚赔不挂在心上,这个是真赚钱、真赔钱,赚钱就会兴奋,导致更加关注;赔钱就会担心,如果要挽救必然会更关注。总之大学生在金钱、时间上都不具备能力,也不具备面对涨跌风险的心理抵御能力。我一直很奇怪学生为什么选择炒股,但是很多人这么做,我也无可奈何,但是我坚决反对学生炒股。
5、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成了去年经济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而对于通货膨胀问题有些人说是结构性的暂时的,有些人说是由于资金流通不畅,也有人认为是我国经济出现了根本性问题(创新不足倒置投资机会不足,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内需不足,而这两者又导致大量顺差),总之是众说纷纭。那么您认为我国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何在?今年国内人民币一再升值,同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利率一再上调,而利率上调导致热钱流入又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们该怎么处理这个内外矛盾?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利率上调影响投资,股市投机影响实物资产投资,美国“次债危急”影响世界经济发展,这些情况会不会影响我国08年经济健康发展?
通货膨胀与流动性过剩是相关联的。其原因,一是前几年国家的积极货币政策的累积导致M2发行量过多。97-99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人民币不贬值影响,经济滑坡,内需外需不足,整个经济增长乏力,为此99年之后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拉动经济发展,其中就包括积极的货币政策,2000年之后经济开始恢复增长,03年之后经济就出现了过快增长,这时积极的货币政策就导致了信贷投资过度,M2存量过多。二是大量外汇储备导致大量人民币外汇占款。这些年我国出口工业发展和人民币汇率低估政策导致外贸顺差巨大,从而产生了大量外汇储备。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以及在国际压力和其他原因的影响下,人民币最终升值,都促使国际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而我们这几年对国外资金流入政策有所放宽,这就是使得大量外国资本进来,对我们房地产市场热、股票市场热、投资品消费品市场热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三是国际国内产品成本增加的冲击。国际市场上,粮油价格、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国内由于东北等地猪爆发烂耳病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农资、工人工资的上涨和歉收导致农产品价格整体上涨。而经济一旦热上去就容易形成预期和螺旋很难很快降下来。
很多人认为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状况是内外失衡,内需不足而又通货膨胀;大力吸引外资而又外贸顺差导致大量外汇储备;外贸条件一直不好、国内工人待遇极差、产业结构低级而政府又不愿让人民币升值;股市楼市呈现“跷跷板”状况等等,这些看似矛盾的事件背后有什么关联呢?我国宏观金融经济的本质问题何在?如何解决呢?
这些问题都比较大,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它是一个综合的连锁问题。比如宏观经济与金融的内外失衡,就很复杂。内部需求不足要看哪种需求,这几年房地产、耐用品如汽车等就需求很大,所以不能说完全内需不足,内需不足其实是缺少大量的这种有巨大需求的产业。外汇的顺差是个现实,它与吸引外资是存在矛盾。从宏观上看,我国有大量外汇储备,我们不缺资金,但具体到各地,各地为了追求当地GDP的迅速增长,与其他地方政府竞争,就需要大力招商引资,他们根本不管宏观状况。再则,我国缺乏能将外汇储备转为国内投资,引导产业发展的渠道,可以认为虽然都是资金但是却是有不同想法的资金,是不能通畅流动、哪里缺去那里的资金。
6、群众住房难问题由来已久,虽然政府多次采取调控措施,也推出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政策,但政府的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房问题,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难问题。按照经济学的逻辑:价格上涨必然会导致供给增加,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价格等于成本,厂商没有经济利润。但是现在房地产价格远远高于其成本价格,房地产厂商长期获得巨额经济利润,这似乎和经济学逻辑相矛盾,怎样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呢?如何才能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呢?
我没有专门测算过,但是从收入水平、购买能力的增长与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关系看,房地产价格是有些过头了,从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远远高于平均物价上涨幅度来看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泡沫,但并非所有的地方都如此。上海、深圳的居民购买力只有国外更发达城市居民购买力的1/10-1/20,但是上海、深圳这些地方房地产的价格比国际上很多更发达的城市价格都高,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出现房地产价格过高的关键原因是是没有分类住房,比如适于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我国也有,但是没有普遍推广。没有分类住房,房子都是统一的,这样一来就产生了脱节:房子的卖是统一的,但是我们的收入却不是平均化的,于是收入高的能买得起房子,收入低的买不起房子,房子的价格不会也不会因为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房而降低。其次是房地产的虚假需求和繁荣,房子盖起来后实际上没有卖出去,但是房地产商造出一种已经卖完的假象。他说房子已经卖出去了,但是你去查他实际上是登记了一些假的名字,甚至是卖给了A、B、C,以1块钱的价格成交,这是中央台曝光的上海的状况,其他地方肯定也有这种状况只不过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已。再一个原因就是在价格上涨中,很多人形成了房地产价格还要涨的预期,所以很多人投资购买房地产,一家买两套、三套、甚至更多套房子来投机,这种投机加剧了虚假需求,从而使预期变为现实,现实又进一步强化了预期,如此循环。最后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地皮价格的上涨。自然,地皮价格上涨有其实场原因。但是由于国家土地的转让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政府也是地皮价格上涨的受益者。另一方面房地产商又极力拉拢地方政府,拉拢政府干部。所以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逐渐成了利益共同体。在这种利益格局下依靠地方政府来调控房地产价格,显然是不会有大的成效的。所以如何割断这种利益关系是个难题。所以我开玩笑说:八、九十年代政府靠吃国企把国企吃垮了,现在又吃土地,结果房地产价格大涨。
收入不会是平均的,所以人人都有一套房子是不易实现的,只能是让大部分人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中物价的上涨也是必然的,所以房地产价格上涨也是必然的。所以我认为,我们所要做的是解决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商的利益共同体问题、房地产市场的虚假需求问题、社会的过多投机问题、没有分类住房的问题等这些影响正常市场发挥作用的问题。也就是从源头上挤水分,挤掉那些虚假需求,去除掉那些不正产因素,让市场上出现真实的供给和需求,然后让市场去决定价格。同时政府要为中低收入者提供经济适用房,比如澳大利亚很多穷人就是一辈子住在政府提供的经济适用房里面。我在澳大利亚时房东的朋友母女俩一辈子就是住在政府提供的房子里。但是对房地产的调控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若对房地过强控制,会不会在繁荣之后出现萧条?当年海南曾经房地产热,热炒地皮,房地产价格很高,政府过强控制的结果是大量烂尾楼和经济的不景气。有人说过:“泡沫并不可怕,关键是泡沫之后留下什么。”
7、看您早期的一些文章,对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也有研究,面对当前人民币升值、银行紧缩银根、通货膨胀、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宏观经济形势,有人主张应该趁此机会,大力压缩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更有前途的产业,用这一时的痛苦换来以后的发展,那么您认为我们国家应该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呢?对于我们山东省来说又应该如何去调整呢?现在是不是到了进行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 EQv-,?A;
山东省我没有研究过,但我正在看这方面的材料,因为有一个会要我参加。从宏观上来讲,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是产业结构升级,就是我们的传统产业要跟上世界步伐,同时要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信息化产业,跟上世界高新产业发展的步伐;二是由于我国人口中众多,所以对于不影响环境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我们还是要继续发展的,不要把它们都转移到其他国家,转移到更落后的国家去。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要赶上世界现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如信息产业的发展,因为这些产业是高附加值产业,它们的发展能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在现在的国际分工状况下,我们的资本、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要继续做下去。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比如一些制造业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提升他们的产品水平,把他们的产品做成国际上的品牌产品,我们的工业产品虽然很多,但是真正具有国际品牌的产品不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价格便宜,依靠的是本国廉价的劳动力,我国在这方面现在还是有优势的。而且现在我们大部分的企业做不了高技术产品,可是大量的劳动力还要生存、要就业,我们只能是继续发展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我们不想作更赚钱的产品,是我们作不了。所以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像国外那样:第一产业比较低、第二产业比较大、第三产业更大,比如有些国家服务产业占到60-70%,而我国的服务产业很多地方也就是20%-30%左右。服务产业我们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我们要加强,对于第一产业,我们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只有实现了现代农业、高技术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农业的比较收入才能增加,农村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现在很多地方农村都成了空心村,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不务农,这就体现了农业的比较收入比二、三产业低。
8、从教学的角度看您是一位老师,从学术的角度看您是一位学者,从行政的角度看您是一位公仆,请问您怎样看待您的多重身份?又是怎样协调角色的不断变化的呢?
我主要还是老师,我上课也不少,一周三天的课,特别是本科生的课比较耗时间,比较靠人,我每年都上一到两门。我认为教学是老师的天职,应该做好。也只有做好这个,你才有压力和动力去做研究,所以高校中教学与研究是分不开的。学术的研究你可以找研究生,让他们做你的科研助手,但你也得思考问题,你得提出指导思想去指导学生去做研究工作。基础性的工作比如文献整理,你知道了方向才能指导学生去做。
我觉得我的工作就是两块:1、教学科研包括带学生,这时主打。2、行政工作,由于情况的变化,行政工作有时多有时少,现在就多点,这方面时间花得就多一点。但我还是能协调好的,不要把它当成主要任务。这种行政工作是阶段性的,可能今天干了明天就不干了,那时你干什么?还是干你的教师去。我本身就喜欢当老师、喜欢带学生、喜欢讲课,从长远看也是这样,这是我的兴趣所在,我从来没想过干行政工作。但到了今天这样,历史的发展把行政工作推到了我身上,我就只能不遗余力的去做。
我没有过多的思考多重身份和角色转换的问题。不过我有时也感到很累,自己时间支配不算,比如我今天下午定的是找学生谈话,因为我忘了和您们约好了接受你们的采访。我脑子里主要还是想着学术的事,行政的事经常忘。当然程序性的事情、自己主动去想的事情还是能清楚的,如果他们中间“插花”,当时我答应了,过后可能就忘了。有时也很烦恼,感到有这么多琐碎的事情,效率很低。我这里刚想做点自己的事情,那里又来了别的事了。
9、某报刊在采访您的时候,您的有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您说:“我认为做学术有三种类型: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顾名思义,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我尽量不做通俗唱法,努力由民族唱法过渡到美声唱法。”您把做学问的方法和唱法相类比,为我们阐述了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您认为我们研究生应该怎样做学问?按您的比喻,我们应该达到哪种境界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研究生?
我们经济学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一种是与国际接轨的方法;一种是传统的逻辑分析方法:从概念定义到判断推理;还有一种是像新闻报道那样的分析方法,比如像财经报道那样,这种我认为是比较浮的,是对策性的、分析性的、解决现实问题的普及性的。总体而言,经济学的研究一类是浮在表面的,一类是沉到水底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天分不够,真正的达到与国际接轨,比如经常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文章还是有待进一步努力的。所以我是主张学生培养国际化,与国际接轨,我们学院早就已经开始实施这项计划,包括人才引进:我们院今年引进了两个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士,还包括海外留学经历:学生可以到国外知名大学交流一到两年。这样与国际接轨是可能的,但我们自己培养的没有出去过的学生由于没有经过国际学术环境的熏陶,要达到与国际接轨还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我希望我们逐渐国际化,也就是逐渐实现美声唱法。
2008年4月